肥城之窗

热门关键词: 
热门TAG标签:

美好未来绘大湾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1-05-20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两年有余,11座城市向全面建成国际一流湾区不断迈进。粤港澳共建美丽环境,三地居民享受美好生活,湾区青年憧憬美好未来,从港珠澳大桥到深中通道,从珠海横琴到深圳前海,处处洋溢着湾区之美。

美丽环境:绘绿色发展底色

行进大湾区,满目苍翠。城市的绿色看在眼里,绿色的城市写在大湾区的规划里。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的一座小岛上,一棵大榕树历经400余年的繁衍,独木成林,覆盖全岛。小岛及周围湿地成为3万多只鹭鸟的栖息地,这正是巴金笔下“小鸟天堂”的原型。

晨昏之际,榕树静立,鹭鸟穿梭,美不胜收。很难想象,就在“小鸟天堂”隔壁的江湛铁路上,列车正高速驶过。这是一条设置了全封闭声屏障、能启动“静音”模式的铁路,目的只有一个:避免惊扰小鸟。

铁路建设时,受选线条件限制,江湛铁路与“小鸟天堂”最近距离只有800米。为了减少列车通过产生的噪声、震动对小鸟生存繁衍的影响,铁路建设部门投资1.8亿余元,开展科研攻关,成功安装全封闭声屏障。当列车通过时,“小鸟天堂”中心区域音量仅增加0.2分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高铁建设为小鸟按下“静音键”,成为大湾区践行“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的生动注脚。《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以建设美丽湾区为引领,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这既包括维护天蓝山秀水清的自然生态环境,也包括打造绿色智慧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健全,产业链条完整,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机器人等世界级产业集群。近年来,大湾区各城市积极推进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走进肇庆市小鹏汽车智能网联科技产业园,只见一辆P7汽车正被U形环线自动传输到底盘安装区域,即将装上驱动系统和轮胎。这是小鹏汽车的全球首个整车生产基地,设置326台智能工业机器人,通过使用工业物联网等系统,实现智能制造数字化整车生产。

从2018年6月基地全面动工建设,到2019年9月五大车间竣工并进入试投产阶段,建设这一智能化生产基地只用了15个月。肇庆市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江泽全告诉记者,肇庆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统筹协调发改、经信、财政等部门为相关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为项目建设落地提速增效。

据介绍,目前,肇庆规模以上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已超过60家,初步形成了覆盖整车、电池、电机、电控及发动机缸盖等产业集群。下一步,肇庆将全力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重要生产基地,实现产值超2000亿元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肇庆的“焕新”只是小小缩影,绿色已成为大湾区的发展底色。广东省还从金融领域发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于海平表示,广东省正携手港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大湾区绿色金融标准互通互认,以广州期货交易所为抓手,探索碳金融产品创新,助力建设美丽大湾区。

美好生活:城乡更宜居宜业

走进佛山岭南天地,入眼尽是骑楼、锅耳式山墙、雕花屋檐等岭南建筑特色,22幢文物建筑描绘岭南历史文化风貌,进驻的咖啡馆、书店等百余家商铺诉说着现代商业文明,文商相融,宜居宜业。

“岭南天地改造后,不仅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能容纳的商铺数量也更多了,商业价值大大提升。”佛山市自然资源局禅城分局总规划师钟崇正告诉记者。

“三旧”改造给居民工作生活带来的改变立竿见影。“改造后的岭南天地吸引了很多游客,所以我选择在这里做生意。”在岭南天地经营饮品店的麦先生告诉记者,开业以来运营很是顺利,目前正筹备在深圳开分店。

岭南天地是大湾区开展“三旧”改造、打造宜居环境的鲜活样本。

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的大湾区,以不到全国0.6%的国土面积,吸纳了全国约5%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12%的GDP,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却也面临着发展空间瓶颈制约,土地资源约束趋紧等困局。

经济发展离不开一定规模的土地作为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给予大湾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的定位,提出因地制宜推进城市更新,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大湾区各城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积极实践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三旧”改造之路。

广州市推出《广州市城市更新办法》,以及旧村庄、旧厂房、旧城镇更新实施办法等文件,为“三旧”改造提供政策支持;惠州市推出政府实施改造、原产权人自行改造、市场主体实施改造、农村集体土地改造等多种“三旧”改造方式;江门市将“三旧”改造涉及的立项、规划、用地、建设等审批手续全部纳入“绿色通道”,确保改造效率。

2008年至2020年底,广东全省共实施改造面积92.60万亩,完成改造面积56.12万亩,节约土地22.77万亩。通过改造提供城市基础设施、公益性社会项目及公共绿地等用地11万余亩,为大湾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发展腾出了用地空间。

这条用地新路子,不仅支撑了大湾区自身高质量发展,也为全国“向存量要空间”贡献了湾区经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张英奇表示,下一步将把村镇工业集聚区作为“三旧”改造重点,加快盘活利用低效产业用地,支持保障实体经济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美好未来:看湾区强大引力

“90后”澳门青年张思远很适应现在的双城生活——早上从澳门家里出发,坐公交车抵达横琴口岸,过关到珠海后,步行即可到达实习的律师事务所,下班后再从珠海返回澳门。

“路程1个小时、单程费用3元(澳门元)。”张思远说,“与留在澳门本地工作相比,在珠海工作通勤同样便利,看到的风景更多。”

张思远实习所在的中银—力图—方氏(横琴)联营律师事务所,是全国第一家由内地、香港、澳门三地联营的律师事务所。

随着大湾区的快速建设和深度融合,粤港澳三地人才流动不断加强。此前,由于内地与香港、澳门之间实行的制度不同,对法律、医疗、建筑等专业领域人士而言,跨越制度差异开展跨境执业并非易事。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扩大内地与港澳专业资格互认范围,推动内地与港澳人员跨境便利执业。两年来,通过联营机构试点等方式,港澳专业人才赴大湾区内地城市执业的资质不断放开,港澳人士在内地创业就业的空间进一步拓展。

目前,张思远已申领了内地社保卡,正计划在珠海买房定居。“大湾区蓬勃发展,潜力巨大,充满机遇,我会在这里实现理想。”张思远说。

澳门青年何智伟同样将目光放在大湾区,今年3月份开始在中山市创业,创办开展篮球培训等业务的体育公司。

“我曾犹豫过是否在内地创业,毕竟环境相对陌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没想到在‘合作平台’的帮助下,一切都十分顺利。”何智伟告诉记者。

何智伟所说的“合作平台”,即中山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合作平台,是中山市政府推出的公益性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商事登记、创业培训、政策解读、资源对接等服务。“公司注册、报税等手续,都有平台导师手把手带我走完全部流程。”何智伟直呼“省心”。

让何智伟鼓足勇气尝试异地创业,低廉的创业成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合作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免费办公室,并且免服务费免管理费。我的创业成本大概是10万元,如果不是享受到这些‘真金白银’的优惠,恐怕成本会翻个两三番。”何智伟告诉记者,公司正常经营6个月以上,还将获得1万元的创业资助。

据了解,中山合作平台运营以来,累计为413个项目团队提供了孵化服务,其中港澳项目57个。目前在孵港澳项目33个,涉及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现代服务等行业。

“大湾区市场大、机遇多,拥有低投入高回报的创业环境,希望更多年轻人投入大湾区怀抱,实现出彩人生。”何智伟说。

大湾区的发展为港澳青年带来美好的未来。为吸引更多港澳青年来粤创业就业,广东省全面取消港澳居民内地就业许可,深入实施港澳青年实习计划、青年同心圆计划等交流项目,三地合作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在粤创业的港澳青年同等享受内地创业培训补贴、租金补贴、创业孵化补贴,港澳科技创新基金、青年发展基金等优惠政策。

大湾区正成为创新创业者实现梦想的热土。

(采访组成员:本报记者 徐 涵 乔申颖 喻 剑 赵 晶 曾诗阳 中国经济网记者 王俊杰 执笔:曾诗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