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5月20日讯(记者李智)5月18日,由中国新闻社和能源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国是论坛之“能源中国——迈向碳达峰:地方经济转型与能源发展新机遇”在京举行。 论坛上,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指出,欧洲主要国家大多在上世纪90年代实现碳达峰,计划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间有60年时间,而中国只有30年时间,所以掌控这个过程的平稳和安全是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一个艰巨任务。 在他看来,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是科技。技术发展背后,是巨大的投资。朱民介绍,据估算,从现在到2060年,中国每年将有相当于GDP总量1.5%到2%的资金投入新能源、能源基础设施领域,以及碳中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转型。预计今年投资将超过1.5万亿元,以后还会逐渐增加,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也会引起全面的经济变化。 “碳中和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变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它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能源结构变化,更是整个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经济技术的再造。”朱民表示,碳中和一定会推进更新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碳中和不单纯是一个绿色的故事,更是一个再造中国经济的巨大机遇。 在他看来,今后40年,中国将走上一条绿色道路,这条道路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大国尝试过。当欧美国家走向绿色发展时,其收入水平、经济结构、能耗量等已使得这个任务相对容易,而对于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而言,要在增长的同时保持碳中和、保持绿色发展,“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朱民表示,基于中国独特的机遇和能力,在绿色发展领域甚至有可能创造一个新的经济理论。“这是一个发展范式的改变,我们正走在世界前沿,想象空间无比巨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