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廷伟 济南文友韩庆梅近日推出了支教日记《石榴花开红胜火》。这是韩庆梅与同事们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石榴坪乡学校支教期间的心路历程,忠实记录着他们难忘的支教生活。作为地处偏远的湘西山区、条件落后的农村学校,单是孩子们“面黄肌瘦、营养缺乏,他们的书包文具,也瘪瘪的、陈旧的”,就令韩庆梅他们大发恻隐之心。医者仁心,师者爱心,从事教育工作,“爱”字当与教育工作共生共荣,须臾不可分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说:“母爱是女人心中最简单、自然、丰硕,永不衰竭的东西,就像生命的一大要素。”基于对“爱”的这种深刻理解,支教第一课上,她就与孩子们课堂互动,并且走到那个又黄又瘦的小女孩身边,望着她的眼睛说:“抬起头来,相信自己!” 对于质朴美丽的山乡、民风友善的湘西,韩庆梅带着浓浓的情、深深的爱,否则,她笔下的石榴坪也不会美得如此令人神往:“沿着山坡继续前行。两岸的树木葱葱茏茏,那么干净、那么翠绿,绿得让人心中发颤,绿得简直就要流下来。远山,烟雾缭绕,层峦叠嶂,山连着山,水接着水,逶迤连绵,气势磅礴。再高明的丹青能手也画不出如此波澜壮阔的画卷。人在山中,与云同伴,与雾同行,真的是仙了。”有了这种源自心底的深深爱恋,就有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巨大勇气、不竭力量,“每日喝惯热水的我,一旦失去水分,便难受得要命。但是,我们是来支教的,不是来享福的。”“想到这里,我拿起空空的热水杯,一仰脖子,有几滴水慢慢滑入我的口腔,滋润了一下嗓子眼,我满足地又迈进课堂,开始了新的授课……” 与石榴坪的师生们朝夕相处、耳鬓厮磨,韩庆梅与师生们结下了深情厚谊。饮食习惯有人过问,头疼脑热有人关心,这些琐碎的生活细节,都被领导关心着,所以,她“不仅感受了气候的温润、空气的清新、心灵的宁静,更感受到人们的淳朴善良、热情好客。”她把石榴坪学校的真实状况传递到济南、传递到章丘,让心怀善意的人们把爱心再快递到石榴坪,每当分到最需要的碳素笔、练习本:“同学们激动不已,双手接过本子,都不由得从心里喊出谢谢老师。老师何须谢呢?只要同学们好好学习,老师心里会比蜜甜。”一份责任,一份收获;一份良心,一份事业。有了这份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她才会“看着学生的字,一天天变化,一天天进步,就像老农坐在田间地头,看着自己的庄稼一天天长势良好,心中充满了无限喜悦……” 虽然没有扫码作品集中的视频音像,我仍能强烈地感受到这本作品集还有另外一个鲜明特点,那就是画面感也很强。“哇,快看,我们的学校,这不就是童话中的城堡吗?美丽的太平溪环绕着我们的教学楼宿舍楼,蜿蜒曲折,穿行而过,像母亲的手把堡中的孩子揽在怀中。”“快看,牛!一位老人戴着斗笠,披着雨衣,拿着一根拐杖,赶着一头老牛和小牛,正慢悠悠地迎着我们而来。这不是童话吗?”顺着韩庆梅手指的方向,吴冠中、李可染、李苦禅等诸多大画家笔下熟悉的画面便相继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那样的养眼、养心、养性,仿佛能让人闻到书香,听到安静,看到从容。 在国庆假期的贵州旅游途中,导游阿清向大家介绍说:“一路上,你们没有看到村庄学校房屋人家吧?更多的地方是你们看不到的,那些地方我们根本开不进车去,有些地方需要翻山越岭,徒步爬行。孩子们上学更是艰难,有的需要走三四个小时,上沟爬崖,半天见不到一个人影。不像你们城里的孩子,还有专车接送。”读到这里,我的心都要为这些贫苦山区的孩子掬一捧怜悯之泪了。通读整部作品集,我发现韩庆梅以女性的视角,通过对比湘西与济南两地的教学条件,隐约地写出了教育工作者心中的酸甜苦辣咸,以及众多的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的痛楚与无奈。虽然自己不能改变什么,但韩庆梅仍然心怀着憧憬,满含着希望:“走出教学楼,看着校园的夜景,我憧憬着未来。石榴花开朵朵艳,石榴坪学生个个红,这些大山深处的孩子会飞向四面八方,成为祖国的栋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