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团》直击行业弊病 国产女团只学到日韩皮毛 近年来,中国女团倔强生长的同时也争议不断。一方面少女们高歌爱与梦想,另一方面在灯光暗场之后,又不得不回归充满了艰辛的练习生之路。而在这功名利禄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支撑着她们?4月13日,中国首部女团生存实录——《女团》第二集《追梦》上线,主持人张绍刚继续从观察者视角抛出问题,采访记录了三组追梦少女的欢笑和泪水,揭示了偶像与粉丝“相互养成”的情感联系,并直击当下女团行业的弊病。黄子韬、陈嘉桦Ella两位知名艺人也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梦想和成长。 跳出饭圈,《女团》以偶像制造业和社会观察视角重新审视“饭文化”,打破了95后女团成员和练习生们在主流媒体的“沉默”姿态,为女团们走出“地下”提供了契机。 星粉“相互养成”,情感连接支撑“女团梦” 《女团》中,少女们选择加入女团的原因五花八门,但几乎每个人都在谈论梦想,并且有一种飞蛾扑火的悲壮感。 蜜蜂少女队在离上海市中心60公里的封闭式训练营学习、生活,她们给这个梦想设置的试水时限是三五年,实在不行的话就回去考研、结婚,回归父辈熟悉的人生轨迹;养成系女团Cherry Girls成员陈语嫣起初是为了代父还债加入女团,在她那里女团不仅是梦想,更是“3000元补贴和包住宿”的生计,可是公司已经发不出工资了;SNH48前成员王费澌因学业被迫选择退团后,还是没有压抑住内心的“女团梦”,自主创建了地下女团Another,从女仆咖啡店公演开始,坚持独立运营了五年,虽然遭遇过因为缺乏系统的运营体系而被迫上街寻觅观众的尴尬,但在她看来,比颜值、身材更重要的是“喜欢粉丝、喜欢这个行业的心”。 作为“过来人”,黄子韬点评说,对那些怀揣偶像梦想的孩子们来说,确认了心意就去做,没有什么后悔可言。陈嘉桦Ella也感谢十多年女团经历成就了现在能够独当一面的自己。 “梦想”这个字眼看似大而无当,但通过多次现场体验,张绍刚发现,女孩们与粉丝交流时,“眼中的光彩”是生动而真实的。“粉丝经济”背后,偶像与粉丝之间结成的“相互养成-相互成就”的关系,正成为支撑少女们艰难前行的最大动力。 只学到日韩的皮毛,中国女团市场全是尴尬 “我不知道,我们的行业是不是真的准备好承接她们眼中的这份光彩。”张绍刚说。《女团》第二集后半段将锐利的目光直指行业环境——为什么在SHE后中国没有诞生真正的国民级偶像女团? 在《女团》中,黄子韬直言不讳:“现在的市场因为老板跟经纪人不懂,所以做出来的东西是失败的,他们一直在模仿韩国日本,或者是美国。”中国女团失去了自身的特色,自然也难以成功,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恶性循环。 在培养体系上,目前国产女团热衷于在外形打扮、歌舞编排上模仿日韩形式,但是日韩的偶像团体产业并不是靠这些“外在”支撑的,小剧场、演唱会以及唱片、周边贩售才是它们的“永动机”,这背后依赖的其实是日韩严谨健全的音乐版权市场和民间浓厚的御宅文化。国产女团在这种肤浅的模仿中,丢掉的是日韩女团模式的精髓,只留下了看似迷人的幻象。 目前中国的偶像制造业产业化专业程度低下,使得大部分女团经纪公司只能维持较为初级的小作坊式生产,缺少了对于女团的资金投入;而付费音乐市场的不景气,又让以唱跳为主的女团缺少了推广平台。 浮躁的商业心态、与中国文化基因不符的培养手段以及中国音乐市场的整体环境,给中国女团市场留下一片废墟,这是中国仍未培养出能真正走进大众主流文化的女团的根本原因。 三集纪录片《女团》上线后便以先锋的选题吸引了社会各界关注,紧凑的故事剪辑、锐利的行业观察、“少女们的梦想何处安放”的命题牢牢牵动着观众的心。4月14日9点,《女团》将播出终章,对这一命题将给出怎样的解答,值得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