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前,一场仅靠网购能否坚持72小时生活的“网络生存测试”曾引起轰动。但如今,网购已成为生活日常。在信息化浪潮下,社会各领域发生了巨变。基于互联网发展的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更是丰富了人们的想象,拓展了产业的边界,让“数字中国”散发出无穷魅力。 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导向日益清晰。“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通过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与加强统筹协调,为数字中国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从“十三五”规划纲要正式将“数字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将“数字中国”首次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再到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作出部署要求,国家战略层面的系统性前瞻设计,让数字经济产业步入新时代,数字中国建设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如今,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革命的爆发,各行各业都在发生“数字蝶变”。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最新测算,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总量达到27.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超过20.3%,显著高于当年GDP增速,占GDP比重达到32.9%,同比提升2.6个百分点。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在《中国数字经济如何引领全球新趋势》中指出,中国市场体量庞大,为数字商业模式迅速投入商用创造了条件。数字经济不仅是近年来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其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更值得期待。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搭建了现场模拟交通出行、看病就医、政务服务等九大便民应用场景供人们体验。峰会之外,更多的智慧社区、未来城市样板正在构建之中。预计到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智能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4000亿元。生活全面“智能化”、社会全面“网络化”渐行渐近。 “数字中国”建设不单单是技术问题。有人形象地将它比喻成为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有机体,数据是血液,信息基础设施是感知和传输的神经系统,大数据平台是循环系统,城市治理是运动系统,产业发展是消化系统,民生服务是呼吸系统。同时,还需要统一的大脑来汇集有机体接收的各类信息,来调节支配各类中枢系统开展生命活动。融合、协同、共享,数字中国建设离不开科学的系统思维,期待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产生更多新思路、新作为。 |